這(zhe)是3月31日拍(pai)攝(she)的張富清。新華社記(ji)者(zhe) 程敏 攝(she)
新(xin)華社武漢5月(yue)24日(ri)電題:英雄的選(xuan)擇——95歲(sui)老(lao)黨員張富清的初(chu)心本色
新華社記者(zhe)
24歲,在(zai)生與死之間(jian),他選擇沖(chong)鋒(feng)在(zai)前(qian),在(zai)戰火洗(xi)禮中成長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。
31歲,在小(xiao)家與(yu)國(guo)家之間,他選擇服(fu)從(cong)大局,到偏遠異鄉投身社會主義(yi)建設。
半(ban)個(ge)多世(shi)紀,無論順(shun)境(jing)逆境(jing),他選擇淡(dan)然(ran)處之,將(jiang)英(ying)雄(xiong)過往塵(chen)封在滄桑的(de)記(ji)憶。
95歲高(gao)齡(ling),在新中(zhong)國(guo)即(ji)將迎(ying)來(lai)70華誕之時,他又一次挺(ting)直脊梁,向祖(zu)國(guo)和人民致以崇(chong)高(gao)軍禮(li)。
他,就(jiu)是湖北(bei)省(sheng)恩施(shi)土家(jia)族(zu)(zu)苗族(zu)(zu)自治州(zhou)來鳳縣有著(zhu)71年黨齡的老兵張(zhang)富清。
張富清在家看書學習(3月31日攝)。新華社記(ji)者 程敏 攝
在他心中,沒有什么,比為國犧牲更光榮;沒有誰,比逝去的戰友更值得尊敬。黨旗下的誓言,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
95歲的離(li)休干部(bu)張富清(qing),又一次當上(shang)了“突擊(ji)隊員”。這一次,是前所未有的任務——接受眾多(duo)媒(mei)體記者的采訪。
不久前,在國家開(kai)展的退役軍人信(xin)息采集工作中,張富清深(shen)藏多年的赫赫戰(zhan)功引發關注(zhu)。
2018年(nian)12月3日,張富清的兒(er)子張健全來到來鳳(feng)縣人(ren)(ren)力(li)資源和(he)社會保障局(ju),詢問退役軍人(ren)(ren)信息采(cai)集的具體要求。
回到(dao)家中,張(zhang)健(jian)全問:“爸,國(guo)家成立(li)(li)退(tui)役軍人事務部(bu),需要(yao)如實上報個(ge)人信(xin)息,你(ni)什么時間參(can)的軍、有沒有立(li)(li)過功、立(li)(li)的什么功,都要(yao)講(jiang)清楚。”
沉(chen)吟片刻,張(zhang)富清說:“你去里屋,把我(wo)的那個皮(pi)箱拿來(lai)。”
這只古銅(tong)色的皮箱,張富(fu)清帶在身邊已有60多年。鎖頭早就(jiu)壞了,一直(zhi)用尼龍繩綁著(zhu)。依著(zhu)父親的要求,張健全小心翼(yi)翼(yi)地開(kai)箱,把(ba)存在里面的一個布包送到了縣人社局。
打開一看,在(zai)場的人都震(zhen)驚了:
一(yi)本立功證書,記錄著(zhu)張(zhang)富(fu)清在解放(fang)戰(zhan)爭(zheng)時立下的戰(zhan)功:軍一(yi)等(deng)功一(yi)次(ci),師一(yi)等(deng)功、二(er)等(deng)功各一(yi)次(ci),團(tuan)一(yi)等(deng)功一(yi)次(ci),兩次(ci)獲(huo)“戰(zhan)斗英(ying)雄”稱號。
一份由彭(peng)德懷(huai)、甘泗淇(qi)、張德生聯名簽署的(de)報功(gong)書,講述張富清“因在陜西(xi)永(yong)豐城戰斗(dou)中勇敢殺敵”,榮獲特等功(gong)。
一枚西北軍政委(wei)員(yuan)會頒發(fa)的獎(jiang)章,鐫刻著“人民功臣”四個大字……
“哪里知道(dao)他(ta)立過(guo)大功哦。”老(lao)伴兒孫玉蘭(lan)只(zhi)見到他(ta)滿身(shen)的傷疤:“右身(shen)腋下,被燃(ran)燒彈灼燒,黑乎(hu)乎(hu)一大片(pian);腦殼上面(mian),陷(xian)下去一道(dao)縫,一口牙齒(chi)被槍彈震松……”
張富清一年四季幾乎(hu)都戴著帽子(zi),不是(shi)(shi)因(yin)為怕(pa)冷,而是(shi)(shi)因(yin)為頭部創傷留(liu)下(xia)后(hou)遺(yi)癥,變(bian)天(tian)就痛。
左(zuo)手拇指關節下(xia),一塊骨頭不同尋常地外凸(tu)。原因是負傷(shang)后包扎潦草、骨頭變形,回不去了。
多次(ci)出生入死,張富清(qing)在(zai)最慘烈(lie)的永豐戰役中幸運(yun)地活了下(xia)來。
“永豐戰役(yi)帶突擊組(zu),夜間上城,奪(duo)取敵人(ren)碉(diao)堡兩(liang)個,繳機槍兩(liang)挺,打退(tui)敵人(ren)數次反撲,堅持到天明(ming)。我軍進城消滅了敵人(ren)。”
這(zhe)是張富清的(de)立(li)功證書上對(dui)永(yong)豐戰(zhan)役(yi)的(de)記(ji)載。1948年(nian)11月,發生在陜西(xi)蒲城的(de)這(zhe)場拼(pin)殺,是配合淮海戰(zhan)役(yi)的(de)一(yi)次重要(yao)戰(zhan)役(yi)。
“天(tian)亮之前,不拿(na)下(xia)碉堡,大部隊總(zong)攻就(jiu)會(hui)(hui)受(shou)阻,解放(fang)全中國就(jiu)會(hui)(hui)受(shou)到影響(xiang)。”入(ru)夜時分,上級指(zhi)揮(hui)員(yuan)的動員(yuan),讓(rang)張(zhang)富清下(xia)定了(le)決心(xin)。
張(zhang)富清(qing)所(suo)在(zai)的連是突擊(ji)連。他主動(dong)請纓(ying),帶領(ling)另外兩名戰士組(zu)成突擊(ji)小(xiao)組(zu),背上炸藥包和手榴彈,凌晨(chen)摸向敵(di)軍碉堡(bao)。
一(yi)路匍匐,張富(fu)清率先攀上城墻,又第一(yi)個向著碉(diao)堡附(fu)近的(de)空地跳下(xia)。四米(mi)多高的(de)城墻,三(san)四十公斤的(de)負(fu)重,張富(fu)清腦海里閃過(guo)一(yi)個念頭:跳下(xia)去(qu)成(cheng)功(gong)就成(cheng)功(gong)了,不成(cheng)功(gong)就犧牲了,犧牲也(ye)是光(guang)榮的(de),是為黨(dang)為人民犧牲的(de)。
落地還沒站(zhan)穩,敵(di)人圍上來了,他端起沖鋒槍一(yi)陣(zhen)掃射(she),一(yi)下子打倒七八個(ge)。突然(ran),他感覺自己的頭被猛砸了一(yi)下,手(shou)一(yi)摸(mo),滿臉是血。
顧不上細(xi)想,他(ta)沖向碉堡,用(yong)刺刀在(zai)下面刨了個(ge)坑,把八顆手(shou)榴(liu)彈和一個(ge)炸(zha)藥包碼在(zai)一起,一個(ge)側滾的同時,拉(la)掉(diao)了手(shou)榴(liu)彈的拉(la)環……
那一夜(ye),張富清接連炸掉(diao)兩座碉堡(bao),他的一塊頭皮被子(zi)彈(dan)掀起。另外兩名突擊隊員下落不明,突擊連“一夜(ye)換了(le)八個連長”……
真實(shi)的(de)回憶太過(guo)慘烈,老人從不(bu)看關于戰爭的(de)影視劇。偶爾提(ti)及,他只零碎說(shuo)起:“多數時候沒得(de)鞋穿,把帽子翻過(guo)來盛著干糧吃”“打仗不(bu)分(fen)晝夜,睡覺都(dou)沒有時間”“淚水血水在身上結(jie)塊,虱子大把地往下掉”……
很多人(ren)問(wen):為什么要當(dang)突擊隊員?
張富清淡(dan)淡(dan)一笑:“我入黨時宣過誓(shi),為黨為人民(min)我可以犧牲一切(qie)。”
輕描淡寫的(de)一(yi)句,卻有驚心動魄的(de)力量。
入伍后僅4個月,張富清(qing)因接連(lian)執(zhi)行突擊(ji)任務(wu)作戰(zhan)勇猛,獲得全連(lian)各黨小(xiao)組一致推薦(jian),光榮(rong)地加(jia)入了中(zhong)國共產黨。
“我(wo)一個小小的(de)長工,是黨和(he)國家培養了(le)我(wo)啊!”時隔多年,張富(fu)清的(de)感(gan)念(nian)發(fa)自(zi)肺(fei)腑,眼角淚(lei)濕。
出生在(zai)陜西漢中(zhong)一個(ge)貧農家(jia)(jia)庭(ting),張(zhang)(zhang)富(fu)清(qing)很小就飽嘗(chang)艱辛。父(fu)親和(he)大哥過早去世,母(mu)親拉扯(che)著(zhu)兄弟姊妹(mei)4個(ge)孩子,家(jia)(jia)中(zhong)僅有張(zhang)(zhang)富(fu)清(qing)的二哥是(shi)壯勞力(li)。為(wei)了減輕家(jia)(jia)中(zhong)負擔(dan),張(zhang)(zhang)富(fu)清(qing)十五六歲就當了長工。
誰(shui)料,國民黨將二哥抓了(le)壯丁,張富(fu)清用自己換回二哥,被(bei)(bei)關在鄉聯保處近兩(liang)年,飽受欺凌。后被(bei)(bei)編入國民黨部隊(dui),身體(ti)瘦弱的他被(bei)(bei)指派做飯、喂(wei)馬、洗衣、打掃(sao)等雜役,稍有不慎就(jiu)會遭到(dao)皮帶抽打。
這樣的生活苦不堪(kan)言,直(zhi)到(dao)(dao)有一天(tian),西(xi)北野戰軍把國民(min)黨部隊“包了餃子(zi)”,張(zhang)富清隨著(zhu)四散(san)的人群遇到(dao)(dao)了人民(min)解放軍。
“我(wo)早(zao)已(yi)受夠了國民黨的(de)黑暗統(tong)治,我(wo)在老家時就聽地下工作者講(jiang),共產黨領導的(de)是(shi)窮(qiong)苦老百(bai)姓的(de)軍隊。”張富清沒有(you)選(xuan)擇回家,而是(shi)主(zhu)動要(yao)求加入(ru)了人民解放軍。
信仰的種子,從此埋(mai)進(jin)了他的心中(zhong)。
在團(tuan)結(jie)友(you)愛的(de)集(ji)體中,一(yi)個(ge)曾經任人欺凌的(de)青年第一(yi)次強烈感(gan)受到平等的(de)對待和溫暖的(de)情誼。
歷(li)經一次次血與火的(de)考驗,張富清徹(che)底脫(tuo)胎(tai)換骨(gu),為誰打(da)(da)仗、為什么打(da)(da)仗的(de)信(xin)念(nian)在他(ta)的(de)心(xin)中愈發清晰(xi)。
“從立功(gong)記錄看,老(lao)英(ying)雄九死一生,為(wei)什么不想讓人知道?”負(fu)責來鳳縣退役軍人信息(xi)采集(ji)的(de)(de)聶海(hai)波對(dui)張富(fu)清(qing)的(de)(de)戰(zhan)功(gong)欽佩不已,更對(dui)老(lao)人多年來的(de)(de)“低調”十(shi)分(fen)不解。
“我(wo)(wo)一(yi)想(xiang)起和我(wo)(wo)并肩(jian)作(zuo)戰的戰士(shi),有幾多(多少)都不在了,比起他(ta)們來(lai),我(wo)(wo)有什么(me)資(zi)格拿(na)出立功證(zheng)件去擺自己啊(a)(a),我(wo)(wo)有什么(me)功勞啊(a)(a),我(wo)(wo)有什么(me)資(zi)格拿(na)出來(lai),在人(ren)民面前擺啊(a)(a)……”面對追(zhui)問,這位(wei)飽經世(shi)事的老人(ren)哽咽了。
每一次,他(ta)提起戰友就情難自已,任老伴兒幫他(ta)抹去涌出(chu)的淚水:“他(ta)們一個一個倒下去了(le)……常常想起他(ta)們,忘(wang)不了(le)啊……”
親如父兄,卻(que)陰陽永隔。在(zai)張富清(qing)心中,這種(zhong)傷痛綿延了(le)太久。那(nei)是戰(zhan)友對戰(zhan)友的(de)思(si)念,更(geng)是英雄對英雄的(de)緬懷。
他把(ba)這份情寄托在那(nei)些(xie)軍功(gong)章(zhang)上。每到清(qing)(qing)明時節,張富清(qing)(qing)都(dou)要把(ba)箱子里(li)面的布包取出,一個人打開、捧著,端(duan)詳半天(tian)。家里(li)人都(dou)不知道(dao),他珍藏的寶貝是個啥。
“我沒有(you)向任(ren)何人說過,黨給我那么(me)多榮譽,這輩子已經很滿足了。”如今,面對(dui)媒體的請求,老人才舍得把那些軍功章拿出來。
多年來,他只(zhi)(zhi)是(shi)小心翼(yi)(yi)翼(yi)(yi)地,把1954年“全(quan)國(guo)人(ren)民慰問(wen)人(ren)民解放(fang)軍代表團”頒發的(de)一個搪瓷缸(gang),擺在觸(chu)手可(ke)及的(de)地方(fang)。這只(zhi)(zhi)補(bu)了又補(bu)、不能再用的(de)缸(gang)子上,一面是(shi)天安(an)門、和平(ping)鴿,一面寫著:贈(zeng)給(gei)英勇的(de)中國(guo)人(ren)民解放(fang)軍——保衛(wei)(wei)祖(zu)國(guo)、保衛(wei)(wei)和平(ping)。
總會有人問:你為什么(me)不怕(pa)死?
“有了堅定的信念(nian),就不怕死……我情(qing)愿犧牲(sheng),為(wei)全(quan)國(guo)的勞苦人民(min)、為(wei)建立新中國(guo)犧牲(sheng),光榮,死也值得。”
任憑歲(sui)月磨蝕,樸(pu)實純粹的初心,滾燙依舊。
張富清和老伴在(zai)家(5月8日攝(she))。新華社(she)記者 程(cheng)敏 攝(she)
她哪里想到,離家千里去尋他,一走就是大半生。在來鳳這片毫無親緣的窮鄉僻壤,印刻下一個好干部為民奉獻的情懷
1954年冬,陜西漢中(zhong)洋縣馬暢鎮雙廟村,19歲的(de)婦女干部(bu)孫玉蘭接到部(bu)隊來信(xin):張富清同志即將(jiang)從軍委在(zai)湖北武昌舉辦(ban)的(de)防空部(bu)隊文化(hua)速成中(zhong)學畢業,分(fen)配工(gong)作,等(deng)她前去完婚(hun)。
同村的(de)孫玉蘭此前只(zhi)在張(zhang)富清回鄉探親(qin)時(shi)見過他一(yi)次。滿(man)腔熱(re)血的(de)女共青團(tuan)員(yuan),對這位大她11歲的(de)解放(fang)軍戰(zhan)士一(yi)見鐘情。
少小離家,張富清多(duo)年在外征戰(zhan)。
1949年9月,新(xin)中(zhong)國(guo)成(cheng)立前夕,張富清(qing)隨王(wang)震率(lv)領的第(di)(di)一野(ye)戰軍第(di)(di)一兵團(tuan)先頭部隊深入(ru)新(xin)疆腹(fu)地(di),一邊繼續剿滅土匪特務,一邊修筑營(ying)房、屯墾開荒。
1953年初,全(quan)軍(jun)抽調優秀(xiu)指戰員(yuan)抗美援(yuan)朝(chao),張富(fu)清又一次(ci)主動請纓,從新疆向北京開(kai)拔。
待到整裝(zhuang)待發,朝鮮(xian)戰場傳來準備簽訂停戰協議的消(xiao)息。張富清又被部隊送(song)進防空部隊文化速(su)成(cheng)中學。
相隔兩地(di),他(ta)求知(zhi)若渴,她盼他(ta)歸(gui)來。張富清(qing)同孫玉蘭簡單(dan)的(de)書信往來,讓兩顆同樣(yang)追(zhui)求進步的(de)心靠得更近(jin)。
“我看中他思想純潔,為人正派(pai)。”部(bu)隊來信后,孫玉蘭向身為農會主席的(de)父(fu)親(qin)袒露心聲。
臨近農(nong)歷新(xin)(xin)年,孫玉蘭掏出攢了(le)多年的壓(ya)歲錢,扯了(le)新(xin)(xin)布(bu)做了(le)襖,背上(shang)幾個饃就(jiu)上(shang)路了(le)。
搭上貨車,翻過秦嶺(ling),再坐(zuo)火(huo)車。從未出過遠(yuan)門的她暈得(de)嘔了一(yi)路(lu),嘔出了血,見(jian)到心(xin)上人的時候,腿腫了,手腫了,臉也腫了。
彼時(shi),一個嶄新的(de)國家百廢待興(xing),各行(xing)各業(ye)需(xu)要大量(liang)建(jian)設人才。組織上對連職軍官(guan)張(zhang)富清說:湖北省(sheng)恩施地區(qu)條件艱苦,急需(xu)干部支援。
拿出地圖一(yi)看,那是(shi)湖北西部邊陲,張富清有過一(yi)時猶豫。他心里惦記著部隊,又想離家近些(xie),可(ke)是(shi),面(mian)對組織(zhi)的召喚,他好像又回到(dao)軍令(ling)如山(shan)的戰場。
“國家把我培養出(chu)來,我這樣想著自己(ji)的(de)事情,對得起黨和人民(min)嗎?”“那么(me)多(duo)戰友犧牲了,要是他們活著,一定會好好建設我們的(de)新中國。”
張富清(qing)做了選擇:“作為(wei)黨(dang)(dang)鍛(duan)煉培養的一名干(gan)部,我(wo)(wo)應該堅決聽黨(dang)(dang)的話,不能和黨(dang)(dang)講價錢,黨(dang)(dang)叫我(wo)(wo)到(dao)哪(na)里(li)去,就(jiu)到(dao)哪(na)里(li)去。哪(na)里(li)艱苦,我(wo)(wo)就(jiu)應該到(dao)哪(na)里(li)去。”
孫玉蘭原(yuan)以為,兩人在武漢逛(guang)一陣(zhen)子,就要回(hui)陜(shan)西(xi)老家。誰知他說:組織(zhi)上讓(rang)我去恩施(shi),你同我去吧。
這一去,便是一輩子。
從武昌(chang)乘汽車(che),上(shang)輪船,到了巴東(dong),再坐貨(huo)車(che)……一(yi)(yi)路顛簸,到恩(en)施報到后,張(zhang)富清又一(yi)(yi)次響應號召,再連續坐車(che),到了更(geng)加偏遠的來鳳(feng)。
這是恩施最落(luo)后(hou)的(de)山區。當(dang)一對風塵仆仆的(de)新人打開宿舍房門,發現屋里(li)竟連床板都沒有。
所有家當就(jiu)是兩人手(shou)頭的(de)幾件(jian)行李——軍(jun)校時用過(guo)的(de)一(yi)只皮箱、一(yi)床(chuang)鋪(pu)蓋,半路(lu)上買的(de)一(yi)個臉(lian)盆,還有那只人民代表團慰問的(de)搪瓷缸。
孫(sun)玉蘭(lan)有些(xie)發(fa)懵,張富清卻說:“這里苦(ku),這里累(lei),這里條件(jian)差,共(gong)產黨員不來,哪個來啊!在戰場上死都沒有怕(pa),我還能叫苦(ku)磨怕(pa)了?”
張(zhang)富清不(bu)怕苦(ku),可他受不(bu)得(de)(de)老百姓吃苦(ku)。來鳳(feng)的(de)很多(duo)干部都回(hui)憶(yi)說,無論在(zai)什么崗(gang)位(wei),他總是往最(zui)貧(pin)困的(de)地(di)方(fang)跑得(de)(de)最(zui)多(duo),為困難(nan)群眾(zhong)想得(de)(de)最(zui)多(duo)。
三(san)胡(hu)區(qu)的糧食生產嚴重短缺(que)。張富(fu)清(qing)到了三(san)胡(hu),每個月都在社(she)員(yuan)家蹲個20來(lai)天(tian),“先把最貧困的人家生產搞起(qi)來(lai),再把全隊帶(dai)起(qi)來(lai)”。
干部與群眾同吃(chi)同住同勞動,士(shi)氣(qi)很快上去了(le),三胡區當(dang)年就轉(zhuan)虧為(wei)盈,順利完成了(le)為(wei)國家供糧、為(wei)百姓存糧的任務。
到卯洞(dong)公(gong)社(she)(she)任職,張富清又一頭扎(zha)進不(bu)通電(dian)不(bu)通水不(bu)通路的高洞(dong)。這是(shi)公(gong)社(she)(she)最(zui)偏遠的管理(li)區,幾(ji)十里地(di),山連著(zhu)山,把村民與(yu)外界完全隔(ge)絕。
張富清(qing)暗想:“這是必須(xu)攻克的(de)堡(bao)壘,要一(yi)邊領導社員生(sheng)產,一(yi)邊發動群眾(zhong)修路(lu),從根本上解(jie)決村民(min)吃飯和運輸公(gong)糧的(de)問題。”
為了修進(jin)入高洞的路,張富清四(si)處(chu)奔走、申請報(bao)批、借(jie)錢(qian)籌款、規劃勘測……
約5公里(li)長的路,有(you)至少3公里(li)在懸崖上,只(zhi)能炸開打通(tong)。張富(fu)清不僅(jin)要(yao)籌措資(zi)金(jin)、協(xie)調物資(zi),還要(yao)組織(zhi)人手,發動(dong)群眾(zhong)。
有的(de)(de)社(she)員(yuan)“思路(lu)不大通”,認(ren)為修路(lu)耽誤了生產(chan)。張富清就住(zhu)到社(she)員(yuan)家的(de)(de)柴房,鋪(pu)點干(gan)草席地而(er)睡,幫著社(she)員(yuan)干(gan)農活、做家務。
農閑時節,早上5點(dian),張富清就爬起來,一邊(bian)忙(mang)活一邊(bian)交(jiao)心。吃過早飯,他就舉(ju)個喇叭(ba)喊(han)開了:“8點(dian)以前集(ji)合完(wan)畢(bi),修路(lu)出力(li)也記(ji)工分。”
上午(wu)11點和下午(wu)5點半,一(yi)(yi)天兩次,開山放炮,大家都要避險,回家吃飯(fan)。一(yi)(yi)來(lai)一(yi)(yi)回,要費不(bu)少時(shi)間。有時(shi)趕不(bu)及,張富清就往(wang)嘴里塞幾(ji)個粑粑,灌幾(ji)口山泉水。
“他跑上跑下,五十(shi)多歲(sui)的(de)人(ren)了,身體(ti)并不好,工作(zuo)卻特(te)別認真(zhen)。”曾(ceng)和張富清在(zai)卯洞公社共(gong)事的(de)百福(fu)司鎮原黨委書(shu)記(ji)董香彩回憶。
一年到(dao)頭,不到(dao)臘月二(er)十八,孫玉蘭很少能見到(dao)丈夫的身(shen)影(ying)。有(you)的時(shi)候,惦記(ji)他沒得吃、沒得衣服,她就讓孩子(zi)們(men)放(fang)了(le)學給他送去。
一次,大兒子張建國背了(le)兩(liang)件衣(yi)服、一罐辣椒上(shang)山了(le)。十來歲的孩子走(zou)到(dao)天(tian)黑(hei)(hei)還沒趕到(dao),只得投宿在(zai)社員家(jia)中(zhong)。第(di)二天(tian),等到(dao)天(tian)黑(hei)(hei),父(fu)子倆才打個照面。
老(lao)張是真忙啊(a)!社(she)員們(men)(men)看(kan)在眼里(li),記在心里(li):“這個從上面派來的干(gan)部,是真心為(wei)我(wo)們(men)(men)想啊(a)!”
從抵制到(dao)觸動(dong),從被動(dong)到(dao)主動(dong),群眾(zhong)在張(zhang)富(fu)清帶(dai)領下(xia)肩挑背扛(kang),終于(yu)用兩年左(zuo)右時間,修通了第一(yi)條能走馬車(che)、拖拉機的土路。
后(hou)來(lai)(lai),張富(fu)清(qing)要調(diao)走的消息(xi)傳開了(le)。臨(lin)走的那(nei)天(tian),孫玉蘭一早醒來(lai)(lai),發現屋子外面站了(le)好多人。原來(lai)(lai),社員們趕(gan)了(le)好遠的路,自發來(lai)(lai)送他了(le)。
“他(ta)們守在(zai)門口,往我們手里塞米粑(ba)粑(ba),幫我們把行李搬上車,一直到(dao)車子開了,都沒有散。”回(hui)想(xiang)當年的情景,孫玉蘭笑得很自豪。
將(jiang)心比心,張富清把老百(bai)姓(xing)對黨(dang)和國家的(de)期望,都化作默默灑下(xia)的(de)汗(han)水。
以心(xin)換心(xin),群眾(zhong)把對他的信賴(lai)與認可都包進了一(yi)只只粑(ba)粑(ba),修進了一(yi)條(tiao)條(tiao)路。
如今(jin),原卯(mao)洞公社(she)所(suo)轄的二三十個村,已全部(bu)脫貧出列。當年張富清(qing)主持修(xiu)建的道路,已拓寬硬(ying)化,變成康莊大道;高洞幾乎(hu)家(jia)家(jia)戶(hu)戶(hu)通了(le)水泥路。
糧食局(ju)、三胡區、卯洞公(gong)社、外貿(mao)局(ju)、建設銀行……從轉(zhuan)業到(dao)離休,數十年如一日,張(zhang)富清就像(xiang)一塊磚(zhuan)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。在來鳳(feng)這片毫無關聯的窮(qiong)鄉僻(pi)壤,留(liu)下了一個人(ren)民公(gong)仆任(ren)勞任(ren)怨的足(zu)跡。
曾任卯(mao)洞(dong)公社黨委(wei)副書記(ji)的田洪(hong)立記(ji)得(de),張(zhang)富(fu)清家(jia)的餐桌上(shang)常常只(zhi)有青菜、蘿(luo)卜、油(you)茶湯,比大多數社員的伙食(shi)都差。
可是,這個(ge)擁有“人(ren)民功臣”稱(cheng)號的轉業軍人(ren)卻(que)毫(hao)不在(zai)意(yi)。
他(ta)心(xin)里只裝著一個念(nian)頭:“黨教育培養我這么多年,我能為(wei)人(ren)民做點(dian)有益的(de)事情,黨群關系密(mi)切(qie)了,再(zai)苦也知足了。”
張富清和老伴在家吃晚飯(3月31日攝(she))。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(she)
張富清完全有條件為自己的家庭謀取便利,可是他沒有。始終恪守“黨和人民的要求”,標注他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
循著喧鬧的(de)城中街道,來到一座5層小樓,順(shun)著臺(tai)階上2樓,就是張(zhang)富(fu)清(qing)老(lao)兩(liang)口的(de)家。
走進(jin)(jin)客廳(ting),一(yi)張磨(mo)損(sun)破(po)皮的(de)沙發、一(yi)個缺了(le)角的(de)茶幾和幾個不成套的(de)柜子拼(pin)湊(cou)在一(yi)起。進(jin)(jin)了(le)廚房,幾只小碗盛著咸菜、米粥和饅(man)頭,十分(fen)素淡。
這(zhe)套潮濕老(lao)舊的房子是上世紀80年代,張富清在建設(she)銀(yin)行工作時(shi)單(dan)位分(fen)配的。有人說這(zhe)里條(tiao)件不好(hao),他只是淡淡一笑:“吃的住(zhu)的已經很好(hao)了,沒得什么要求(qiu)了。”
比起過(guo)去,老兩口總是特別知足。
在(zai)卯洞公(gong)社時,他(ta)們住在(zai)一座(zuo)年久失(shi)修的廟(miao)里,一大一小(xiao)兩間,20多平方米,三張(zhang)床擠(ji)了兩個大人、4個小(xiao)孩。一家人除了幾(ji)個木頭做的盒子和(he)幾(ji)床棉被外,什么家當(dang)也沒有。
“他家的窗(chuang)戶很小(xiao)、又高,屋(wu)里不(bu)通(tong)風,光線暗淡。他那時候分(fen)管機(ji)關,完全有(you)(you)條件給自己安排好一點。”董香彩回憶:“張富(fu)清的大(da)女(nv)兒患有(you)(you)腦膜炎,因當年未能及(ji)時救治留下后遺(yi)癥,這么(me)多(duo)年來看(kan)病花(hua)錢(qian),他從來不(bu)找組織特(te)殊照顧。”
“不能給(gei)組織(zhi)添(tian)麻煩(fan)。”這是(shi)張富清給(gei)全家立下的規(gui)矩。
上世(shi)紀60年代,國家正是困難時期(qi),全(quan)面精簡人員。擔任三(san)胡區副區長的張富清動員妻(qi)子從供銷社(she)“下崗”。
孫玉蘭不服氣:“我又沒差款,又沒違規,憑什么要(yao)我下來?”
“你不下(xia)來我(wo)怎么搞工(gong)作?”一向溫和的張富清臉一板(ban):“這是國(guo)家政策(ce),首先要從我(wo)自(zi)己腦殼開刀,你先下(xia)來,我(wo)才可以動(dong)員別個(ge)。”
孫玉(yu)蘭下崗后,只能去縫紉社(she)幫工,一件小衣(yi)服(fu)賺個幾分(fen)錢。手藝熟練(lian)了,就開(kai)始做便衣(yi),一件衣(yi)服(fu)幾角錢,上面要盤好(hao)幾個布扣。
回家做完功課,孩子們都(dou)要幫(bang)媽(ma)媽(ma)盤布扣。到了后來,兩個兒子穿針引線(xian)的功夫都(dou)毫不含(han)糊。
有人(ren)替(ti)孫玉蘭不平:他讓你(ni)下(xia)來(lai),你(ni)就下(xia)來(lai),不和(he)他吵?
“這個事情不是吵(chao)架的(de)事情,他給你(ni)講,這是政策(ce)問題,他把道理說明白,就不吵(chao)。”
那些年,張富清每月的工資(zi),很難(nan)維持一家人的生計。除了患病的大(da)女兒,其他三個孩(hai)子下了學就去揀煤(mei)塊、拾柴火、背石(shi)頭、打辣椒。
“衣服(fu)總是(shi)補了又補,腳上(shang)的解放鞋被腳趾頂(ding)破(po),就用草裹住捆在腳面(mian)上(shang)。”小兒子(zi)張健全記憶猶(you)新。
相(xiang)濡以沫(mo),她理解他(ta)。可是,孩子有過“想(xiang)不通”。
大兒子張建國高中畢業,聽說恩施城(cheng)里有(you)招工指標,很想去。張富清管著這項工作,不但對(dui)兒子封(feng)鎖信息,還要求他響應國家號召,下放到卯洞(dong)公社的(de)萬(wan)畝林場(chang)。
荒山野嶺,連間房子都沒(mei)有,兩年(nian)的時光,張建國咬牙挺著(zhu),不和(he)父親叫苦(ku)。
小(xiao)兒子(zi)張健全記(ji)得,小(xiao)時候,父(fu)親長年(nian)下(xia)鄉,母親身體不好、常(chang)常(chang)暈倒,幾個孩(hai)子(zi)不知所措,只能守在床邊哭……
張富清四個子(zi)(zi)女(nv),患病的(de)大女(nv)兒至今未婚,與(yu)老(lao)兩(liang)(liang)口相依為命;小女(nv)兒是衛生(sheng)院普通職工;兩(liang)(liang)個兒子(zi)(zi)從基(ji)層教師干(gan)起,一(yi)步(bu)步(bu)成長為縣里(li)的(de)干(gan)部。
子女們沒(mei)(mei)有一個(ge)(ge)在父親曾(ceng)經的(de)單位上(shang)班,也沒(mei)(mei)有一個(ge)(ge)依靠父親的(de)關系找過工(gong)作。孫子輩現在大多在做臨時工(gong),一個(ge)(ge)孫媳婦(fu)剛剛入(ru)職(zhi)距(ju)縣城幾十(shi)公里的(de)農村學校。
“父親有(you)言在(zai)先,他只供我(wo)們(men)讀書,其他都只能靠(kao)自己的(de)本事,他沒有(you)力(li)量(liang)給我(wo)們(men)找工作,更不(bu)會給我(wo)們(men)想(xiang)辦法。”張(zhang)健全說。
有人(ren)勸張富清(qing)“靈活點兒”,他(ta)正色道:“我是(shi)國家干部,我要把我的位(wei)置站正。如果我給我的家屬行方便,這不就(jiu)是(shi)以權謀私嗎?這是(shi)對黨(dang)不廉潔,對人(ren)民(min)不廉潔,我堅決(jue)不能做!”
一輩子(zi),“黨和人民的要求”就是他的準則,“符合的就做,不(bu)符合的就堅決(jue)不(bu)做”。
分(fen)(fen)管(guan)機關,他沒有給家庭改善過住(zhu)宿條件(jian);分(fen)(fen)管(guan)財(cai)貿,他沒有為孩子多搞一(yi)點營養伙食;分(fen)(fen)管(guan)街道,他沒有把一(yi)個矛(mao)盾問(wen)題隨意上交……
有一次,分管糧油(you)的(de)張富清(qing)把“上面(mian)”得罪(zui)了。
某機關的(de)同志(zhi)來買米,提出要精(jing)米不要粗(cu)米。想到群眾吃的(de)都是粗(cu)米,又見(jian)對(dui)方盛氣凌(ling)人(ren),張富清看不慣,沒幾句就和(he)對(dui)方紅了臉。
來人跑去告狀,一個副(fu)縣長來了,批評張(zhang)富清(qing)“太固執”。張(zhang)富清(qing)很(hen)較真兒(er),回答說:“干部和群眾應該一視同仁,如(ru)果我給誰搞(gao)了特殊,就違反了黨的政策。”
戰場(chang)上雷厲(li)風行,工作(zuo)中(zhong)鐵面無(wu)私(si)。張富清把一腔(qiang)熱(re)情(qing)投入建設來鳳的(de)工作(zuo)中(zhong),卻把一個永遠的(de)遺憾藏在(zai)自己心(xin)底。
1960年(nian)初夏,不(bu)到(dao)20天時間(jian),張(zhang)富(fu)清的(de)老家接(jie)連發來兩次電報:第(di)一次,是(shi)母(mu)親病危(wei),要(yao)他回家;第(di)二次,是(shi)母(mu)親過世,要(yao)他回去處(chu)理后(hou)事。
工作繁忙、路(lu)途遙遠(yuan),考慮(lv)再三(san),他(ta)沒有回去(qu)。
“為(wei)什么沒有回去呢?那(nei)時國家(jia)(jia)處(chu)于非常時期,人(ren)民(min)生活(huo)困難(nan),工(gong)作(zuo)忙得實在(zai)脫不(bu)開身,只能向(xiang)著(zhu)家(jia)(jia)鄉的(de)方向(xiang),淚流滿面,跪拜母(mu)親……”時隔多年,張富清在(zai)病中,專門(men)在(zai)日記里寫下當年的(de)心(xin)境(jing):“自古忠孝難(nan)兩全,作(zuo)為(wei)一(yi)個共產黨員,我(wo)怎(zen)能因為(wei)家(jia)(jia)事離(li)開不(bu)能脫身的(de)工(gong)作(zuo)?”
這(zhe)就是(shi)張富(fu)清的選擇(ze):戰爭歲月,他(ta)為(wei)國(guo)家出生入死;和平年代,他(ta)又為(wei)國(guo)家割舍親情。
2012年,張富(fu)清左腿(tui)突發感染(ran),高位截(jie)肢。手術醒來(lai)后,他神色未改,只自嘲一(yi)句(ju):“戰爭年代腿(tui)都沒掉,沒想到和(he)平時期(qi)掉了。”
張富清擔心“子女(nv)來照顧(gu)自己,就不能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”。術后(hou)一周,他就開始(shi)扶床下(xia)地。醫護人員(yuan)不忍:牽動傷(shang)口的劇痛,他這(zhe)么(me)(me)大(da)歲(sui)數(shu)怎么(me)(me)承受?
令人驚嘆!術后不(bu)到(dao)一年,88歲的張富清裝上假肢,重(zhong)新(xin)站了起來(lai)。
沒有人見過他難過。只有老伴(ban)兒孫玉蘭知道(dao),多少(shao)次他在練習中跌倒,默默流淚,然后又(you)撐(cheng)起身體,悄悄擦去殘肢蹭(ceng)在墻(qiang)邊的血跡……
這(zhe)是張富清年輕時的(de)照片(3月30日攝)。新(xin)華社記者 程(cheng)敏 攝
張富清的一生,從沒有一刻躺在功勞簿上。面對這樣一位不忘初心、不改本色的英雄,我們除了致敬,更應懂得他的選擇
2019年3月的(de)一天(tian),張富清(qing)家(jia)中來(lai)(lai)了兩位特殊的(de)客人。他所在老部隊、新疆軍區某團從媒體上了解到(dao)張富清(qing)的(de)事跡后,特意指派兩名官兵(bing)前來(lai)(lai)探望。
“門(men)口的綠(lv)軍裝一(yi)閃,他就激(ji)動得掙扎起來(lai),雙手拼命撐著(zhu)扶手,渾(hun)身都在使勁,最后,硬生生用(yong)一(yi)條腿(tui)站了(le)起來(lai)!”回憶(yi)那天的情形,張健全的眼眶濕潤了(le)。
年(nian)輕的戰士朗讀起全(quan)團官(guan)兵為老英(ying)雄(xiong)寫的慰(wei)問信。他念(nian)一句(ju),老伴兒就湊著張(zhang)富清的耳朵“翻譯”一句(ju)。當戰士念(nian)到“三五九旅”“王震將軍”這(zhe)兩個詞時,張(zhang)富清無需“翻譯”竟聽清了(le),先是(shi)興奮地拍(pai)手,后又(you)激(ji)動(dong)地落淚。
為了迎接戰友,張富清特意將軍功(gong)紀念章(zhang)別(bie)在胸前。
望著父(fu)親精神抖擻的(de)樣子,張健全偷偷抹去眼角的(de)淚水。他知道,這一生,如(ru)果說(shuo)父(fu)親有什(shen)么個(ge)人心(xin)愿(yuan),那(nei)就是再(zai)穿一次軍裝,回到他熱(re)愛的(de)集體中去。
多(duo)少年(nian)了,這是第一(yi)次,他高調地亮出赫赫戰功(gong)。也(ye)是第一(yi)次,他能(neng)夠(gou)面對戰友(you),說說自己(ji)的心里話(hua):
“我(wo)們的新中國就(jiu)要慶祝成立70年(nian)了,盼(pan)著我(wo)們的祖(zu)國早日統一,更加繁榮昌盛,希望部隊官兵堅決聽黨的話,在習近平主席的強軍思想引領下,苦(ku)練殺敵本領,保衛和(he)建設好(hao)我(wo)們的國家。”
臨別,張富清(qing)又一次(ci)堅強站起(qi),挺直脊(ji)背,向老(lao)部隊(dui)戰友行(xing)了一個莊(zhuang)嚴的軍禮。
“我(wo)看(kan)到老(lao)前輩眼(yan)里亮晶晶的。”新疆軍區某團政治(zhi)處組織股(gu)股(gu)長陳輯(ji)舟回憶說,老(lao)人的眼(yan)中,有(you)(you)久(jiu)別重逢的喜悅(yue),更有(you)(you)鄭重交付的囑托。
回到部隊(dui),他們把老英雄的故事講給戰友們聽,全團(tuan)官兵熱血沸騰。
“作為一名戰士(shi)(shi),我要像老前(qian)輩那(nei)樣,苦練殺敵(di)本領,爭當優秀士(shi)(shi)兵。”戰士(shi)(shi)李澤(ze)信說。
“作為新(xin)時(shi)代的官兵(bing),我們要(yao)發揚(yang)老(lao)前輩(bei)‘一不怕苦(ku),二不怕死’的精神,哪里(li)需(xu)要(yao)哪里(li)去,哪里(li)艱苦(ku)哪‘安家(jia)’。”干部胡妥說(shuo)。
“英(ying)雄事跡彪青史,傳承尚需后來人。”團政(zheng)治委(wei)員王英(ying)濤說:“歷史的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,一定要傳承好老前輩的優良傳統,把勝戰的使(shi)命(ming)扛在(zai)肩頭,猛打(da)敢擔當(dang),猛沖不畏懼,猛追奪勝利,高標(biao)準完(wan)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(ren)務。”
張富(fu)清的(de)(de)事(shi)跡傳開后(hou),老(lao)人(ren)一(yi)次次拒絕媒體采訪,更不許兒女對外宣揚。后(hou)來,有人(ren)說(shuo),“您把您的(de)(de)故事(shi)說(shuo)出來,對社會起(qi)到的(de)(de)教(jiao)育(yu)作用,比當(dang)年炸碉堡的(de)(de)作用還大”,老(lao)人(ren)的(de)(de)態(tai)度“突然(ran)有了180度的(de)(de)轉(zhuan)彎”。
“有(you)幾次采訪正(zheng)趕上(shang)父親截肢后的(de)斷腿(tui)疼痛發作(zuo),他沒有(you)表露一點,連休息(xi)一下都(dou)不提,其實(shi)早已疼得一身透汗。”張健全說。
從深藏(zang)功名到高(gao)調配(pei)合,張富(fu)清(qing)的選(xuan)擇(ze)始終遵從初(chu)心。
他的心很大,滿(man)滿(man)寫(xie)著(zhu)黨和國(guo)家;他的心又很小,幾乎裝(zhuang)不下自己(ji)。
他去做(zuo)白內障手術,醫生建議:“老爺子,既然能全(quan)額(e)報銷,那就用7000元的(de)晶(jing)體,效果好(hao)一(yi)些。”可張富清聽(ting)說同病房的(de)群眾用的(de)晶(jing)體只有(you)3000元,堅持換成了一(yi)樣的(de)。
他把自己(ji)的降壓藥鎖在抽屜里(li),強調“專藥專用”,不許(xu)同(tong)樣患有高(gao)血(xue)壓的家人碰這些“福利”。
他的(de)衣服(fu)袖口爛(lan)了(le),還在穿,實(shi)在穿不得(de)了(le),他做(zuo)成(cheng)拖把;殘肢萎(wei)縮,用舊了(le)的(de)假肢不匹(pi)配(pei),他塞(sai)上皮子墊(dian)了(le)又(you)墊(dian),生生把早已(yi)愈合的(de)傷口磨出(chu)了(le)血……
赫赫功(gong)名(ming)被媒體報(bao)道后(hou),考慮到(dao)張(zhang)富清生活不(bu)(bu)便,單位(wei)上想把他的房子(zi)改善一(yi)(yi)下(xia),他說不(bu)(bu)用;想安排人幫忙照料,他依舊執拗,只有一(yi)(yi)句:“不(bu)(bu)能給組織(zhi)添麻煩”……
“我已經離休(xiu)了(le),不能再為國家貢獻什(shen)么,能夠節約一點是一點。”很多不通常情的做法,在張(zhang)富清(qing)看(kan)來(lai),都有著理所(suo)應當的理由(you)。
“他(ta)(ta)完(wan)全可以(yi)(yi)提要求,向組織講條件。他(ta)(ta)完(wan)全可以(yi)(yi)躺在功(gong)名簿上,安逸閑適(shi)地度(du)過余生(sheng)。”來鳳縣(xian)委巡察(cha)辦主任邱(qiu)克權聽說(shuo)張富(fu)(fu)清的事跡后,利用工(gong)(gong)作之余查(cha)閱大量資料(liao),自愿承擔起挖掘(jue)梳理(li)張富(fu)(fu)清事跡的工(gong)(gong)作。
從好(hao)奇到(dao)感佩,邱克權感到(dao),越是走(zou)進老英雄(xiong)平淡的生活,越能感受到(dao)一(yi)名共產黨員(yuan)強烈的熾熱。“什(shen)么是不改初心,什(shen)么是淡泊名利,他就(jiu)像(xiang)一(yi)面鏡子(zi),映(ying)照(zhao)平凡中的偉大(da)。”
張富清床邊的(de)寫字臺上,一(yi)本2016年版的(de)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(lie)重(zhong)要講話讀(du)本》格外(wai)引(yin)人注意。因為時(shi)常(chang)翻閱(yue),封皮(pi)四(si)周已經泛白(bai)。
第110頁的一段文(wen)字旁,做著標記(ji)——
“要不斷(duan)改造主觀(guan)世界、加強黨性修養、加強品格陶冶(ye),老(lao)老(lao)實(shi)實(shi)做(zuo)人(ren),踏(ta)踏(ta)實(shi)實(shi)干事,清清白(bai)白(bai)為(wei)官,始終做(zuo)到對黨忠誠、個人(ren)干凈(jing)、敢于(yu)擔當。”
什么(me)(me)是堅定信仰(yang)?什么(me)(me)是初心本色?張富清用一生(sheng)給出了(le)答案(an)。
新中(zhong)國走過70年風風雨雨,張富清的(de)崗(gang)位、身(shen)份一再(zai)改變(bian),始終不(bu)變(bian)的(de),是他對黨和國家的(de)無(wu)限(xian)忠(zhong)誠,對人(ren)民群眾(zhong)的(de)赤(chi)子之心。
采訪中,張富清多次(ci)強調:“在戰(zhan)場上也好,在和平建設(she)時期也好,我就是完(wan)成了黨交給(gei)我的任務(wu),這都是我應該盡的職責,說(shuo)不著有什么功。”
“淚流(liu)滿(man)面,這是(shi)何(he)等境界”“赤子之心(xin),感(gan)人(ren)肺腑”“這才是(shi)真(zhen)正的黨員”……老英(ying)雄的事跡,樸實無華,卻直抵人(ren)心(xin)。媒體爭相報道(dao)后,引起社會廣泛反響。
網民“周杰倫奶(nai)茶店(dian)”說:“六十多(duo)年了,不是因為一(yi)次偶然,這(zhe)位老英(ying)(ying)雄依舊會把(ba)曾(ceng)經的(de)榮譽(yu)(yu)埋藏在(zai)心里。他只把(ba)自己當(dang)成一(yi)個(ge)幸運兒,那個(ge)活下(xia)來(lai)替所有犧牲的(de)戰友領取那份(fen)榮譽(yu)(yu)的(de)人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功與名。穿上軍裝衛國(guo),脫下(xia)軍裝建設國(guo)家。所謂英(ying)(ying)雄者,大概如是吧。”
莫(mo)道(dao)無名,人心是名。
不斷有相關機構向老人提出收藏(zang)他軍功證書的請(qing)求。
“我現在還(huan)舍不得、離不開,但是我想將來,還(huan)是會捐贈給國家,因(yin)為這些本來就屬于(yu)國家。”老人袒露(lu)自己的“私心”。
精神富足、生活清淡(dan)、追求純粹——
他的名字(zi)“富清”,正是他一生的寫照。(記者:唐衛彬、黃明、吳(wu)晶、張汨汨、譚元斌)
張富清和老伴在(zai)家看電視(3月3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
這是張富清珍藏(zang)了(le)幾十年、補(bu)(bu)了(le)又(you)補(bu)(bu)的搪瓷缸(gang)(3月(yue)31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(zhe) 程敏 攝
這是張富清用了幾十年的老字典(3月30日攝(she))。新華社(she)記者 程敏(min) 攝(she)